皇家天文台(Royal Observatory)建于1675年,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,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,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,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威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。1835年以后,格林威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,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。他首创利用“子午环”测定格林威治平太阳时。该天文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。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,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天文台来测定地方时。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,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。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威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,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,称为0°经线或本初子午线。此后,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,而且也都以格林威治天文台作为“世界时区”的起点,用格林威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,伦敦市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城市。战后,格林威治地区人口剧增,工厂增加,空气污染日趋严重,尤其是夜间灯光的干扰,对星空观测极为不利。这样就迫使天文台于1948年迁往英国东南沿海的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堡。这里环境优美,空气清新,观测条件好。迁到新址后的天文台仍叫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。但是,现在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并不在0°经线上,地球上的0°经线通过的仍是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。 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现在是英国航海部和国家海事博物馆天文站。里面陈列着早期使用的天文仪器,尤其是子午馆里镶嵌在地面上的铜线———0°经线,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。到这里的游人都喜欢双脚跨在0°经线的两侧摄影留念,象征着自己同时脚踏东经和西经两种经度。